当前位置:暮秋月 > 历史穿越 > 红楼之挽天倾 > 第二百五十七章 通风报信

红楼之挽天倾 第二百五十七章 通风报信(2/5)

章节列表
纳银运司之后,此法渐废,而徽商重又把持盐利。

  前些时日,楚王就是拿着户部拨付的银子,购粮输边。

  贾珩道:“圣上,臣以为,如何改革盐法先不论,但凡整顿盐务,牵扯利益甚广,盐场监押之盐丁、盐道稽查之官吏、扬州客居之盐商,上上下下因盐食利,藤藤蔓蔓,彼此勾连,彼等之利受损,岂会善罢甘休?微臣以为,当防备彼等狗急跳墙,铤而走险。”

  做事之前就要充分预估到事情的困难,对于那些阻事者,就要提前预判他们,拿住防敌人一样的警惕提防他们,但有异动,一举铲除!

  拿出不是为了整顿盐务,而是借着整顿盐务,为了抄家取财的钓鱼心思来,整顿盐务的事,反而大概率能成。

  崇平帝闻言,面色铁青,惊异道:“你是说他们会……”

  “臣以为不得不防,或可拣选锦衣卫士,暗入扬州,以护佑林御史周全。”贾珩面色凝重,沉声说道。

  崇平帝沉吟了下,面色凝重,看向戴权,冷声道:“你从内卫拣选人手,派往扬州盯着。”

  而后看向贾珩,温声道:“子玉,林如海是你家姻亲,你这边儿也从锦衣府中调人,这样两路人马,可保万无一失。”

  贾珩拱手道:“多谢圣上。”

  不管盐务是否整顿成功,但起码林如海的安全不成问题了。

  崇平帝道:“子玉,你对革盐法之利怎么看?”

  贾珩沉吟道:“臣以为关键在于减少经销环节,经销环节愈多,上下因此获利者愈多,而这些利银,本该为朝廷所得,如能行专卖之法,调控盐价,降普惠于民,也未尝不是一桩善政,但又需提防官吏上下其手,懈怠其责。”

  如果行政效能足够高,何须假盐商之手?

  开盐业公司,官收、官制、官解、官销,但又面临一个问题,官办衙门,一个是行政僵化之后的贪腐,一个是管理者难以分利,进取不足,效率低下。

  倒也无需回避,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,好逸恶劳。

  就是朝中官员之言,一旦盐业专营,私盐泛滥,百姓可能连盐都吃不上了。

  但陈汉如今,还不得不效彷刘汉搞盐铁专营,以解财政之难。

  至于开中法,这会儿的晋商正往草原走私不亦乐乎。

  果然崇平帝皱了皱眉,说道:“就怕彼时盐价上涨,百姓难以购买,最终私盐泛滥,况朝野庙堂,多有不与民争利之论。”

  贾珩沉吟片刻,朗声道:“臣以为,就算不至官办官销,也当遏制大盐商,打击不法,以纾财计之困。”

  将销盐之事包给盐商,搞区域代理,自是节约了管理成本,提高了效率,省心省力。

  然而,再次肥了头脑灵活的中介、渠道,以及整个链条的上下游。

  或许极大促进了社会活力,激励更多的人创造财富,社会总财富得以增加。

  但副作用自是人之能力有高下、贫富差距迅速拉大,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无立锥之地,矛盾尖锐不可调和。

  然后再次走向,混合所有?四马分肥?

  太阳底下,就没有新鲜事。

  当然,革新本来就是在曲折往复中前进,并无万世不移之法,都是永远在路上,因为时移世变。

  落在盐商身上,就是先富……养猪、杀猪,怕就怕在,王朝统治者连杀猪的觉悟和担当都没有,那活该如前明一样灭亡。

  杀猪不一定用暴力手段,税收调节之告缗令,司法狱讼之打黑,那些盐商在崛起的过程中,必定带着血债、原罪,一查一个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