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暮秋月 > 都市言情 > 港岛旧事 > 422 英/华金融战

港岛旧事 422 英/华金融战(2/3)

章节列表
自然会赢得市民追捧,况且他们的储蓄利率更高。”

  收取个人开户服务费是洋行的惯例,全世界范围内都实施,不可能因为港岛一个市场就改变策略。国外的用户要是知道,岂不是会取钱跑路?何况,这对于洋行是一笔丰厚的利润,每年都能收取上千万的服务费。

  几位大班根本不敢在这方面动心思。

  至于恒生银行编制的恒生指数则是以33家各行业,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为蓝本,通过数据测算出的一个参考指数。证劵公司采用恒生指数参考。需要缴纳一定服务费,但指数服务费是小钱。

  恒生指数给恒生银行带来的证劵客户,引来的证劵资金才是大头。

  这个指数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,快要成为港股的代表指数,十年,二十年,不断发酵下去,会给恒生银行带来多少客户?只能说,何善衡光凭这一手就彻底将恒生带上一线银行的位置。

  四大洋行坐不住了。

  银行业可是一个城市、国家的经济命脉,谁掌握银行业,谁就掌握城市的商业!

  汇丰、渣打、太古、乃至美资的花旗都凭借银行金融,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,控股各种公司,成为经济背后的食利者。这也是为什么金融业薪水高、油水厚的原因,因为,一夜暴富太寻常。

  英资允许华资的工厂做大、企业做强,反正一场收购、一次抄底、就能够把华资辛辛苦苦几十年的收益收割,把华人员工几十年的汗水收走。

  心情好,给你留点残羹剩饭,让你继续干活。

  心情不好,把你骨头都吞了。

  让伱倾家荡产,一无所有,还负债累累.总督之所以大力发展工业,深层次的执政逻辑,也是在港岛养猪。反之,总督发展金融的时候,都是在英资银行打强心剂。

  华人不傻,虽然弱势,但勤奋、聪慧、也想着在银行业分一杯羹,几十年间也养出两三间大银行。东亚银行的李冠春暂且不提,作为首家华资银行,早早就被英资教训过。

  永远没有赶上银行的潜力了。

  新出现的东方、恒生、广安、道亨等

  潜力一个比一个大!

  雷恩在旁默默听着,大概判断出大老板“会德丰”想要进军银行业。

  果然,马登问道:“英资银行有没有可能一起上调利息,吸引市民前来储蓄?”

  “如果港币是港府签字印刷,那么我们作为发钞行完全可以上调利息,无非就是让港府多放点水出来。”查理德笑道:“可港币本质上是英镑,港岛的印钞权,真的就只是印钞票。”

  “干瘪瘪的一点水都没。”

  “这样的话,想要上调利息,就得找到更高收益的投资项目,港岛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不错,但最高收益的无非就是地产项目。可地产项目的风险很高,银行必须做好风控。”

  “目前我们给出的利息已经可控范围内的最高,华资银行比我们高,并非是他们有多厉害的项目,而是他们更加不顾风险。”

  祁耀霖笑着道:“按华人的话讲,一口就想要吃成胖子,也不怕撑死!他们越是不顾风险,就越给我们机会。其实从五年前,地产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,我们三间洋行就看见机会。”

  “不过,我们一直在等,等华资银行彻底暴露的一天,根据我们的测算,百分之三十的小型华资银行,储蓄资金池已经到危险级别,十分之二的中大型华资银行,储蓄资金池也已经达到预警,再加上地产价格经历几年高涨,去年已经开始回调,重仓投资地产的华资银行

章节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