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暮秋月 > 科幻小说 >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> 第二百一十四章 超导磁悬浮项目?王浩:我反对,超导马上迎来巨大发展!

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一十四章 超导磁悬浮项目?王浩:我反对,超导马上迎来巨大发展!(2/4)

章节列表
、两种材料,意义并不大。”汪承林理解着点了点头。王浩继续道,“我觉得,你们本身凝态物理方向的研究就很好,不需要多方位的、去涉足不同的领域。”他说着摇头,“做研究,急功近利是不好的,每一项理论研究都不容易,好多研究都是要靠几年、十几年、几十年的沉淀……”汪承林自然明白这个道理,只是从王浩嘴里说出来,给他的感觉就怪怪的。他扯了扯嘴角,还是忍不住质疑的问道,“王教授,你们的研究,是经历了很多年的沉淀?”“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。”王浩满脸坦然,“路要一步步的走,我们就是在慢慢的往前走。”……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评审工作结束,王浩也就和超导办公室,直接谈起了研究后续的经费问题。几个月时间,他们耗费了六千多万资金,但成果也是非常突出的。在交流重力场相关的两项成果上,已经可以让人说不出话了,也得到了244工厂的肯定,对方准备和物理实验室合并项目。科学基金会这边肯定会拨款的。这一次的评审会也等于挤掉了‘经费’竞争对手,而在超导机制方向的研究上,科学基金会也理应继续提供后续的经费,所以双方谈的还是经费数额的问题。最终经费确定在五千五百万上,可以说是超导办公室能拿出的极限了。等经费的问题谈好以后,吴晖都开始和王浩诉苦了,“王教授啊,给了你们这笔经费,我们接下来可是要过苦日子了。”超导办公室账面上能动用的经费就只有一个亿,直接划掉了五千多万给物理实验室,后续只能等待基金会明年的经费分配了。他们手里负责的项目很多,可不只是物理实验室和基础科学中心。单单一个科学院超导实验室就有好几个大项目,还有其他大、中、小型实验室,五千万听起来很多,但对于超导办公室来说,只能维持后续的运营而已,再有其他项申请审批,也只能拖到明年了。国内的科研经费就是这样的,因为是统筹进行资金的分配,某个项目多拿一些,其他项目就要少拿一些。当然,那就是超导办公室的事情了。王浩可不会去考虑这么多,他只是负责自己的项目,自然要为项目多争取经费。首都之行,拿到了一亿多的经费,回去以后,和244工厂方面合并项目,等于是扩大资金的同时,也扩大了研究规模。他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,也对于实验后续有了期待。王浩没有直接离开,而是在首都多待了两天,就让何毅先买票回去了。两天后,他去参加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论证会。这是最后一个目的地。王浩是新的论证会召开临时邀请加入的。相关项目讨论已经超过三年,中途举办过六场大型论证会,每一次都能吸引各个领域的学者加入,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。王浩就是带着好奇参与进来的,他进了会场和见到的人寒暄几句,随后就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听。这种论证会就是项目牵头人对于项目做一个介绍,随后其他相关人员分别做报告,最后在一起讨论分析。即便到了讨论分析阶段,也很难得出什么结果。他们需要论证一个可行性方案,考虑的方面包括技术、设计、建造成本、参与建造的公司、时长、后续维护成本等等。很多方面都要进行论证。只有能拿出一个完善的可行性方案,上级才可能会考虑拨款支持项目。这主要是因为项目需要的资金是海量的,磁悬浮列车的成本已经很高,高温超导磁悬浮就更是提升了一个档次。即便只建立十公里的轨道,项目花费可能也会达到几百亿。这个项目是由科学院院士廖光远、杜伟牵头的,他们对于项目做一个简单的介绍,随后也说起了建造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意义,包括对磁悬浮列车的升级,高温超导技术的应用,也能带动相关领域的研发,还说了一些诸如‘让世界看看国内的技术实力’之类的官话。之后好几个学者上台,做各自领域的报告演讲。王浩一直跟着听,后来发现论证会也没什么意思,就是一大堆学者讨论怎么实施项目,可实际上,因为技术还不成熟,耗费资金规模太大,短时间不
章节列表